为什么游戏主机在中国卖不动?水土不服不是理由

2016年6月,索尼宣布,截止6月22日,公司旗舰游戏主机PS4全球销量突破4000万部,保持了历代硬件产品中最快销售速度以及最猛增长势头。无独有偶,此前微软也曾发布,旗下游戏主机XBOX ONE全球销量也已经突破1800万部。而另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为止,这两大游戏主机产品在中国行货市场一共销售了100万台、水货市场则销售了200万台,也就是在全球近6000万部的游戏主机出货量中,中国市场只出货300万台,仅占到了整体销量的5%。这一数字,相较于中国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游戏市场、拥有近6亿游戏玩家的巨大容量来看,不免让满怀希望的主机厂商大跌眼镜。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略显尴尬的局面出现?在国外大受欢迎的游戏主机产品又是为什么到了中国竟遭遇如此水土不服?下面为什么网就来说说为什么游戏主机在中国卖不动?

为什么游戏主机在中国卖不动?水土不服不是理由

风靡国外的游戏主机类产品在国内却频遭冷遇

背了14年黑锅的“主机封锁令”

2000年,中国文化部曾联合其它七大部委下发通知,全面禁止面向国内的电子游戏设备及其零、附件的生产、销售行为,史称“主机封锁令”。直至2014年该禁令被解除的14年间,微软、索尼、任天堂等主机厂商的产品都不能通过合法渠道进入中国市场,游戏主机产品在中国市场遭遇冰封空白。也因此,“封锁令”为游戏主机在国内市场的水土不服背了近14年的黑锅。

其实,稍加思索就不难发现,“封锁令”封的是主机硬件,而对于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的2000年来说,“封锁令”从未曾封住玩家对于游戏主机认知了解的信息来源,不知道PS、任天堂等游戏主机为何物的中国玩家可谓少之又少,再加上水货泛滥及至后来的某宝等电商崛起,国内玩家想要购买一台游戏主机耍耍,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难。

胡说八道的“收入差异论”

除了“封锁令”外,认为中国收入较国外大有不如,是行业对于游戏主机很难打开中国市场的又一主要论调。该论调认为,中国游戏玩家因为收入原因,很少有人会愿意花动辄2000多元去购买一台游戏主机。针对这一观点,我们姑且不去翻阅我们国家年年攀升的GDP数字,也不去驳斥全球有多少旅游城市只为赚取国人的钱包而特设了中文服务,只消去看下身边爆满的网吧、手机APP商城中每天新上线的游戏量,就该知道这种论调纯属胡说八道!

中国游戏玩家从来不吝“花钱”

中国玩家为了打游戏可以买动辄上万的游戏笔记本、为了打游戏可以买价值不菲的顶级CPU与GPU、为了打游戏甚至可以不惜重金购入虚拟装备与道具!中国玩家有什么理由会不舍得区区2000元去购买一台游戏主机?!

玩家的游戏习惯才是“唯一真相”

说了这么多,那么什么才是游戏主机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遭遇滑铁卢的原因呢?笔者认为,中国游戏玩家自身的游戏经历与游戏习惯,才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唯一真相”。

任天堂“红白机”曾风靡中国玩家

简单回顾一下家用游戏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世纪80年代末,以任天堂为代表的经典8位游戏主机开始在中国市场风靡,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PC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随即拉开了由DOS到Windows、由单机到网络这样一个被PC制霸的游戏时代,而之前风靡的游戏主机,也正是由此开始慢慢的淡出了大部分中国玩家的视线,这个时间点应该来说是要比上文提到的“封锁令”来得要更早一些。而究其原因,其实却也出乎意料的简单直白:游戏机只能游戏,而PC最早则是以帮助学习的理由被玩家的父母搬进家中的。随后,随着大量游戏从主机平台到PC平台的开发移植、各种游戏模拟器的网络流行,虽然最后父母对于学习的执着及对于游戏的管控已逐渐放开,但无奈,中国玩家早已养成了在PC上畅玩一切平台游戏、也包括PS等主机游戏的习惯。“只能打游戏”的主机,对于成熟的中国玩家来说,其诱惑力自然没有各游戏厂商时隔14年后重新敲开中国市场大门那一刻所希冀的那么强烈。

经典主机游戏的PC平台移植也促成了中国玩家用PC打游戏的习惯养成

而对于那些从出生起,就看着父母在PC前打游戏的新生代主力玩家来说,这种习惯更是根深蒂固,同时,随着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的提速,直播等更多互联网娱乐形式,早已与打游戏一起成为新生代玩家的娱乐常态,系统封闭、仍然“只能打游戏”的PS4、XBOX ONE等主机自然没有一台性能强悍的PC对玩家的竞争力大。

中国玩家的主机习惯有待养成

当然,中国玩家现有游戏习惯的养成受到了很多只有中国才有的特殊国情与传统理念的影响,比如我们说的PC学习论。但放眼全球市场,游戏主机在游戏玩家中的风靡与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不可替代。其针对游戏优化的系统UI,可为游戏玩家带来顺畅的游戏体验与安全的账户保护,其可以多人一起对着电视机等大屏幕打游戏的乐趣,也是玩家一个人对着PC屏幕游戏所不能体会的。只是,对于中国玩家来说,这样习惯的养成还需要一个相对较为漫长的过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