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母亲节康乃馨的销量会那么好?康乃馨有什么寓意?为什么要送
母亲节是一年中只有母亲才过的节日,当然这一天会有很多孝顺的子女为妈妈准备精美的礼物,当然送康乃馨当然是很多子女必不可少的礼物之一。为什么母亲节康乃馨的销量会那么好?康乃馨有什么寓意?为什么要送母亲康乃馨?为什么网为您解答~
母亲节为什么要送康乃馨
康乃馨的天生丽质应是其受宠的主要原因,或许也因其美丽万端而成为献给母亲的佳品。康乃馨是石竹科多年华草本植物; 茎基部常木质化, 茎叶光滑而稍具白粉。叶条状披针形, 全绿、灰绿色或草绿色。花通常单生或2至3朵簇生,具香气,花色有白、黄、粉红、红紫及杂色等。各种栽培品种灿若星辰,其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
在康乃馨青翠纤细的花茎上,绽放出鲜艳灿烂的花朵,花瓣紧凑而不易凋落,叶片秀长而不易卷曲,花朵雍容富丽,姿态高雅别致,色彩绚丽娇艳。更有那诱人的浓郁香气,甜醇幽雅,这就是康乃馨使人目迷心醉的原因。
母亲节之远古概念源之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倾国倾城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顶礼膜拜、欢呼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的概念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们带上一些精致而温馨的小礼物。
而现代意义上最早关於母亲节的记载是1872年由美国人茱丽雅女士所提出的,她建议将这一天献给人类和平以及充满慈祥博爱之人类母亲们。并同时在波斯顿等地举行母亲节的最初集会。随后美国的另一位终身未婚之女性安娜--贾伦斯, 于1905年在其母亲逝世的追悼会上,为其母亲的灵柩献上一束康乃馨花以示对其母亲深深的爱戴。
就是这束令世人寻味无穷之康乃馨花,使随后两年中,安娜和她的朋友不断的写了几千封信,给当时有影响的政府部长、国会议员以及商界名流,以寻求支持,选定每年之某一天来怀念母亲、敬爱母亲,并盼望确立一个法定的节日--母亲节。安娜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情感,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类多想一想母亲们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和劳累。
第一个母亲节于1908 年5月10日在安娜的故乡美国费城举行,在那次节日里,康乃馨也同时被选中为献 给母亲表达爱意的鲜花,并从此流传下来。与此同时,几乎美国所有的州也都在开始庆祝母亲节了。在母亲节几成事实上的民间节日之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顺应民心,正式签署一项提议案,把每年5 月之第二个星期日定为美国之“母亲节”,并于1913年,由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一份决议案,将每年5 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作为法定的美国国家母亲节。
从此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 作为人类文明和文化之进步的产物在美国风行开来!而随着文明和文化在人类各个方向的渗透, 如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们都“抄袭”了美国人的这一做法,母亲节事实上也就成了全世界的节日。随之,母亲节之象征物--康乃馨也在母亲节这天大放异彩、风靡世界。
母亲节送什么礼物好
1934 年的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也是全球第一枚集女性、母爱、和平、花卉、节日等多种题材于一身的纪念邮票。邮票画面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端放在膝上,欣喜而又凝神地看着前面花瓶中之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在西方乃至全球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母亲节与康乃馨从此更加密不可分的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之花,受到人们广泛的敬重。康乃馨从此也就成了母亲节之温馨美好之象征物。人们把思念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寄托于康乃馨上,其也成为了赠送母亲不可缺或的珍贵礼品。如果说人们对母亲的赞颂是一曲永远没有尾声的乐章,康乃馨则是这曲乐谱上跳动之色彩缤纷的最为悦耳之音符。
岂止是母亲节人们才有对康乃馨的一往情深?对慈爱母亲的颂扬超越了民族、宗教、文化、地域之诸多差异,康乃馨成为了人类极具共性的最高境界的情感载体。时至今日,康乃馨已盛开在全球之每一个有母亲和爱存在的角落,以至于西班牙、中欧捷克、地中海小国摩纳哥和中美洲洪都拉斯等许多国家都尊崇康乃馨为自己至高无上的国花,这一文化现象也不时流露在一些关注地域与情感文化的诸多文化人的笔端之中。
如今,康乃馨以其花色艳丽,香气浓郁,花期较长之诸多优点而成为良好的切花材料,且早已贴上颇具规模的著名之花卉类商标。其已获得认可的商品名称可开出一连串令人叫绝的名单,尤其令人称奇的绝色美质和不可低估之商业利润,更显示出人们长期在该物种上所投入的款款心血、殷殷爱戴。
顺便说两句,萱草,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一向也有“母亲之花”的美称。其根茎肉质,叶狭 细长。枝顶端开出桔红或桔黄色的花,十分艳丽,不仅供人观赏,其称金针之花蕾,也可作蔬菜供人品用,在我国之南北方多见栽植。
早在《诗经、卫风、伯兮》里即有记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北也,指母亲所住之北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到哪儿弄一支萱草,种在母亲之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所住之屋子又谓萱堂,故以萱草涵义母爱。如唐人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南宋词人叶梦得也有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可见,中国之传统文化视萱草成母亲的代称也有由来,萱草当然也就成了我国的母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