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国时期教育能排世界前列?
发布日期:2017年8月3日
820次浏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再度成为“两会”全国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有代表指出,目前的中国教育存在种种弊端,如果不摧枯拉朽、痛下决心破除陋习,长此以往,创办世界级一流大学的梦想将永远是个泡沫。不够顶级、没有特色一直是我国大学教育的一大憾事,这备受诟病已久,政策制定者、教育家、学者试着用不同的方式改观现状。任何有益的实验都是值得鼓励的,当然,如果有经验可循更佳。
在民国时期,国家财力不足,还要饱受战火蹂躏。奇特的是,在动乱中,教育事业却一枝独秀,民国政府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学校,有一些高校甚至得到了欧洲国家的认可和好评。教育学者王丽从2006年起就常在报刊上发表追寻民国教育的文章,看着成篇累牍的事实和感慨,追忆的行为不仅是一种惦念,也是一种激励。
查阅了相关资料之后,我发现沉睡在历史画卷上的民国教育熠熠生辉,足可以为我国的教育现状提供照亮迷途的闪光点。民国成立初期实施的免费义务教育、充足的教育经费、优渥的教师待遇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些只能让现代教育望其项背。
民国教育受人称赞,主要可以归结于几个原因。首先,具有办好教育的决心和魄力。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孙中山先生注重师范教育,培育了大批教育人才,为教育事业展翅翱翔储备人力。在经费投入上,中央教育经费不能少于财政预算的百分之十五,省级政府的不得少于本身财政预算的百分之二十五,县级政府的教育支出应当不少于预算的百分之三十五。在对待私立学校的态度上,私立和公立繁荣发展,教育家包容私立学校,社会也认可它们。
第二,对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在民国,教师的工资极高,远远高于政府官员及工人,一个小学教师的月薪是警察的20倍,是县长的2倍。这个比例在今天看来肯定很难让人接受,因为教师的工资按照公务员的标准走。很多人都口口声声说教师应该受到尊敬,应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怎么提高?大学教授为了生计不得不走穴,这样能办好教育吗?
第三,高瞻远瞩的教育理念。“崇科学、重文艺、讲实用”是民国教育的理念,这在现在看来也不过时,尤其是“讲实用”。为什么那么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出入太大,社会用不着。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主因是,大学专业设置不科学、不合理。再者,民国教育特别看重民主、自由、平等,教授通常承担着学校的管理工作,“教育独立”思潮涌现,没有过多的政府行政干预。
观古鉴今,可以看到,目前我们实行的免费义务教育在民国时期已经开花结果,大批学子从中受益。所以可以说,多从民国教育中汲取经验对于发展现代教育是非常有裨益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