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教孩子不被欺负

       去年夏天,有一天晚上我带可可在门口玩,晚上小区门口小朋友特别多,从走不稳的,到五六岁的都有,可可特别喜欢跟在小哥哥屁股后面跑,尽管一直被哥哥们嫌弃,他也丝毫不受挫。过了一会儿我看到他挡在一个骑滑板车的小哥哥前面,那个小男孩大概五六岁了(可可两岁半),比可可高出一个头,他挡在人家面前不让人家走,嘴里说:“红灯!不许走!”。小哥哥当然是很嫌弃他,叫他让开,但是他还是很执着的张开双臂挡在小哥哥面前,我正准备过去告诉他不要挡着小哥哥的路,那个小男孩突然放声大哭。我连忙去给小男孩道歉,说对不起,弟弟小,没有恶意,只是想和他玩,很抱歉让他不高兴了,然后把可可拉开,认真的告诉他,哥哥不喜欢这样和你玩,以后不可以这样了。    

       这个时候小男孩的奶奶看到孩子哭了也过来了,询问孩子怎么回事,我给阿姨道歉,说了事情原因,孩子奶奶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屁股上打了一巴掌,一边打一边高声的骂:“你怎么这么没出息!跟你玩一下怎么了!”    孩子当然是哭的更厉害了,我站在旁边有点楞,不知道该不该替孩子解释一下,想了一会儿觉得可能孩子奶奶觉得伤面子了,我再解释可能她更不开心,就再一次道歉,然后带着可可离开了。    我们走到小广场另一边以后,孩子奶奶把孩子抱在怀里给孩子擦了擦眼泪,但是表情依然严肃。      

        我想,因为可可比那个小男孩小很多,所以孩子奶奶不会觉得是孩子被欺负了,但是如果换做一个和她家孩子差不多大小的或者比他大的孩子,可能事情就不会是这样的发展了。有的时候,可能孩子的眼泪只是在表达他的愤怒、伤心和不满,但是在大人的眼里就被解读为:被欺负,或者没出息。这种解读可能比“被欺负”本身更加伤害孩子的感受。    

父母如何教孩子不被欺负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欺负呢?    1  在家就经常被家长欺负,不被尊重   我们有的时候觉得一定要对孩子很严格,要教孩子听家长的话,这样才会让孩子更好的适应集体、适应社会,才会变得讲道理,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就拿中国传统的严父文化来举例子,一个过分严格而缺少关心和爱的父亲很容易培养出一个懦弱的孩子,因为孩子为了在这个家里活下去,已经习惯了对强权低头,习惯了不加选择的顺从,习惯了不反抗。你教孩子的时候,以为是让他变得自律,其实只是粗暴的砍掉了他自我保护的能力。就好像一个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学实验:有两个笼子放在一起,两个笼子中间有一块挡板保证狗没办法从一边跳到另一边。把狗放在一边的笼子里,这一侧笼子底部是可以通电的。实验人员给笼子通电的时候,狗因为痛苦会想要跳到另一边去,但是挡板很高,它跳不过去,一次次的失败,再被电击。当电击到一定次数以后,这只狗明白了,跳是无用的,于是放弃了挣扎,即使这个时候实验人员把挡板换成很低的可以轻易跳过去的,它也不会再跳了,只是躺在笼子里,默默地忍受电击。这是一个经典的关于习得性无助的实验,这只狗确实是获得了忍受痛苦的能力,但是它失去了自救的能力,慢慢的它会认为,这种痛苦就是正常的,即使去掉挡板,他可能也不会想要尝试一下去另一边的笼子。    只有当孩子在家里,面对最亲近信任的人时他收获的是尊重、理解、爱的时候,他才会更习惯去追求这些。如果我们给孩子经常提供的是一个严酷的、粗暴的环境,那他确实是会看起来更能忍,但是他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其实是可以有另一种选择和追求的,面对其他人对他的恶意,他可能不会反抗,只会默默地忍受下来。      

        第二种情况:    2  家长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尤其是攻击性极度不接纳   在考虑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自己,是否很害怕和别人发生冲突,是否对于争吵很焦虑,我们自己是否就是那种“很好欺负”的人。攻击性是每个人刻在基因里的本能,孩子的攻击性不像成年人那样圆滑,而是会很直接的表示出来,从一岁左右开始很多孩子就会出现打人的现象,孩子表达不喜欢表达拒绝和愤怒就是很直接的上手就打,或者哭喊,或者咬人。对于会走会跑的宝宝来说,他们还没有那么明确的边界意识,就会认为我看到的好玩的玩具那就是我的,我拿过来是理所应当,别人跟我抢,那我一定要抢回来。当孩子很直接的展露出自己的攻击性的时候,对于本身就很排斥冲突的家长来说就很容易让他们焦虑,甚至觉得是羞耻的。        

       孩子不符合成年人社会规则的攻击性经常会被家长解读为:不懂事儿、没教养、性格差。我真的见过不少一岁多宝宝的家长很焦虑的问我孩子打人是不是严重的性格缺陷。有一些家长在了解了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以后会理解孩子的行为,不那么焦虑了。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即使理解了,当孩子在外面“大打出手”的时候家长依旧会有深深的羞耻感,觉得是自己没把孩子管教好。这个时候可能就会把羞耻感变为对孩子的教训,而很难带着理解去温和的制止孩子的行为。    最严重的就是不允许孩子出现任何攻击性行为,会用大量的惩罚把孩子的攻击行为扼杀在摇篮里,彻底压抑下去。这样孩子会深深的恐惧自己对外的攻击行为,有的会变得用哭来表达一切坏情绪,有的孩子会在气愤至极的时候打自己(你不允许我对外表达,我就只能攻击我自己)。这样在面对一些孩子间常有的冲突,比如抢玩具争地盘的时候,孩子就会条件反射般的回避,会很害怕这些情绪,很害怕自己也会出现类似的行为,因为那样意味着再一次受到惩罚。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可以在需要强势的时候强势,在需要克制的时候克制,这样的要求即使放在成年人身上也没几个人能说自己分寸拿捏得很合适,更不要说身心都还在发展中的孩子了。    攻击性不是羞耻的,而是需要适当的引导和理解。健康的人不是没有攻击性的,而是能够收放自如的,这个健康的基础就是我们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