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授知识和教书育人哪一个更重要?

老师和家长,在对待孩子成长的问题上,观点是有所不同的。我知道,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大家非常怕,怕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用牺牲孩子快乐的方式,来搏一个未知的美好未来。那么对于老师传授知识和教书育人哪一个更重要?下面为什么网小编为您解答。

传授知识和教书育人哪一个更重要?

传授知识和教书育人哪一个更重要?

严格意义来说,我不是个好老师。在档案袋里,没有几样能拿出手的证书,这意味着,无论教书育人还是管理,按照标准化的考评方式,基本属于千万教师群体中最底层的一个。

所以,每当需要上交各类荣誉证书时,总是羞愧得无以复加。人家厚厚一摞,我的薄薄几页,那种感觉,像是当众被剥光衣服。证书是实力的表现,别人一身的珠光宝气,而我只是游荡于街头的路人甲乙丙丁。

除了佩服,还是佩服,真心的。

我知道拿那些证书的痛苦,一次次修改教案,一遍遍磨课,又无休止地琢磨语言表达,甚至细化到语气语调。很多老师说,上一次公开课,如同扒一层皮。对于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以及追求完美的自我超越,我向来不会怀疑,也不会有任何鄙视及不屑。相反,只会心生敬仰。

我只是在想两个问题。一是作为平时的每堂课是不是都是这样来上,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如此的自我折磨,目的是教书育人,还是为了什么?

老师是为了表演,还是为了提高技艺?

我自己心里有个答案,但我不说。因为,很多老师的内心想法应该和我一样。

我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所以,也曾按照某些上级或者理论的要求,细细琢磨课该如何来上。

等到一级又一级的学生毕业,等到他们渐渐成长为成人,我和他们再度交流时,才猛然发现,我曾辛辛苦苦付出的,在他们身上,并未有任何影响。相反,很多在我看来无足轻重,甚至早已忘记的事,反而给了他们深刻的影响。

突然想起自己做学生时,老师课上讲的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能记起的,都是和课本知识毫无关联的东西。比如犯错之后的责骂,比如老师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动作,比如老师看问题的观点和角度。

由学生到老师,再回想学生时代,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是不是这样的轮回还要永远继续下去?

方法、技巧、形式,仅仅是“术”,它们应该围绕着“道”来运转,然而我们很多时候,把它们颠倒了,把那些形式,当成了唯一目的。真正出自良心的育人,反而放到次要位置,没了心与心的交流,如何能称之为教书育人,又如何能让学生记住老师啊。

把课讲得精彩并没有错,可很多时候,为了知识的落实,为了某一先进教学理念的呈现,或者为了环节的丝丝入扣,而忘了这堂课的灵魂,无论怎样花样百出,也不过是披着华丽衣裳的行尸走肉。

听到不止一个老师抱怨,那些学习好的,毕业后很少会与老师联系,甚至在街上相遇,也不会打招呼。相反,那些所谓的差生,见到老师却是很热情。自己也有亲身体会,到现在为止,和自己保持着密切联系的,能时常打个电话问候一声,能有时间坐在一起吃饭喝茶的,基本都是当年的“差生”。

不是好学生没有良心,也不是差生良心发现,而是你在谁的身上用心多,谁就会把你记起。

传授知识和教书育人哪一个更重要?

或者,我们应该把哪一个放在第一位?再有,两者有没有相融的地方?

还是说,像我这样的,永远也成不了好老师,因为我不会按照标准来上课。一堂课,在落实好知识的基础上,如果能给学生带来一两个点的启发,能让他们对一个问题或者文章感兴趣,就足够了。

我厌烦那种抛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心智不成熟的中学生毫无效果的讨论,厌烦那种必须按照某种模式来上课的机械规定,更鄙视那种毫无根据的架空实际的所谓理论。

今天,绝大多数的课堂改革,多少年后,都将成为笑柄。因为提倡者们似乎忘记了,启蒙思想,开启民智,传承文明,才是一堂课的灵魂。学生在课堂上,根本就没有受到任何灵魂的洗礼,你让他多年后记得你,怎么可能啊。

把孩子当成一种产品,当成教学方法是否成功的试验品,放弃思想上的引领。多年后,你和产品将毫无瓜葛。

老师和家长,在对待孩子成长的问题上,观点是有所不同的。我知道,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大家非常怕,怕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用牺牲孩子快乐的方式,来搏一个未知的美好未来。

父母希望孩子好的心永远没有错。

然而从老师的角度看,一个班里,能考上学的,毕竟是少数,考上重点的,少之又少。我不能说那些没有考上学或者考上普通学校的学生不努力,他们无论是上课,还是作业完成,以及课下的辅导,都非常认真。可是,不是努力了,就一定能上一个很好的学校啊。

孩子的成绩和习惯、环境、学习方法、领悟能力等等各种因素,还有很大关系。

中高考,都属于选拨性的考试,被选拨上去的,是少数,毕竟有名额限制。我看到不少成功的学生,但所见的失败的孩子更多。他们在学习上被淘汰了,但却不应该在其他方面被淘汰。

如果成绩好的学生在今后可能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精英,那么更多的“差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基石。一个老师,把目光投向优等生的时候,千万不能忘了“差生”的存在,成绩可以差,但善良品质、向上的心、良好行为、团结协作能力,绝不能差。能领着“差生”走,就是领着民族向前走。

能用心做这样的事,学生一生都不会忘了你。

刻骨铭心与遗忘,有时并没有多大意义。当非要一个好结果时,未免会有心态失衡。

假如他们有强健的精神,有良好的心态,有应对压力的强大心理......如果真是这样,他们忘了我,也没什么打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