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和阑尾会在进化中消失吗?
发布日期:2017年8月3日
316次浏览
整个问题来自“阑尾和智齿是无用处的进化遗迹”的说法,所以在回答之前,有必要对这两个器官有所了解。那么智齿和阑尾会在进化中消失吗?为什么网为您解答~
阑尾
阑尾,是盲肠的末端,存在于许多哺乳动物的消化系统内,原本用于消化纤维素多的食物,在食素而不能反刍的动物,比如兔子的体内尤其发达。但是在人类身上已经变得相当细小,失去了所有的消化功能,而且很容易因为落入食物残渣而发生梗阻,最后导致炎症——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选择将它切除。
但是近来的研究发现,阑尾并不是一点儿用都没有,它与整个消化道的淋巴系统有密切的关系,构成了“肠相关淋巴性组织”(gut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能向肠道输送免疫细胞,对维持肠道微生物群落平衡很有意义,切除阑尾的人罹患“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结肠炎”(Clostridium difficile colitis)的概率会提高4倍。
智齿
智齿,是人类从门牙向里数的第八颗牙齿,学名第三大臼齿,一般情况下,人类的智齿一共有4颗,上下颚各两颗。在智齿的生长方面,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16岁就开始长,有的人四、五十岁才长,有的人终生不长。而且大多数智齿前倾45度角顶在第二臼齿上,容易嵌塞食物,非常容易感染发炎,甚至因化脓危及牙髓。所以很多人不得不将它拔掉。
这主要是因为智人在进化中下颌骨明显变小,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智齿,而且由于食物更加柔软和口腔卫生条件改善,现代成年人很少像史前人类那样掉落牙齿,原本可能用来补充牙齿缺失的智齿就成了多余。
那么,这两个器官会在进化中消失吗?
首先,进化的基础是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前者为进化提供了可能,后者决定了进化的方向。具体来说,生物在代际更替中会不断发生突变(尤其是指基因突变,目前还没有任何切实证据表明后天改变能够稳定遗传),这些突变一旦影响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就会被自然选择筛选,要么被保留,要么被淘汰,让下一世代向着更加适应环境的方向改变。
回到阑尾(盲肠)和智齿,这两个性状在进化的历史上曾经与生物的适应性有过密切的关系,都是自然选择尤其前者,这个性状的出现划分了欧亚大陆哺乳动物的两个主要类群,真无盲肠类,主要包括猬形目和鼩形目;和猛真有蹄类,主要包括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鲸目、啮齿目、兔形目和灵长目。而牙齿的类型,即门齿、犬齿、臼齿各有多少颗是哺乳动物分类的关键依据,被称为齿式。
但是在人类身上有些特殊,由于现代医学的出现和文明社会的宽容,先天性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已经丧失了对人类适应性的影响:一个人无论有多么严重的阑尾炎和牙龈炎,都不会因此生不出孩子;而一个人先天缺失阑尾或者没有智齿,也不会就此子孙兴旺。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阑尾和智齿已经跳出了自然选择的掌握,不存在任何发展的方向了。另一方面,当自然选择缺失的时候,生物的器官也可能因为“中性漂变”而失效。也就是说,既然一个器官不影响生物的适应性,那它的所有突变都是中性的,都可能被保留下来,最终让这个器官完全无法发育,看上去就是“退化了”,比如鲸类和蝙蝠演化出回声定位后,视觉就变得没有意义,眼睛就因此堆积了许多“垃圾突变”,失去了功能。
但是在现代人类身上,这一机制同样效果甚微,因为现代人口流动性极强,缺乏能够积累小突变的小种群,跨区域通婚极其常见,而有性生殖的一大功能就是通过交换基因弥补缺陷性的突变。也就是说,任何关于阑尾和智齿的突变都会被全人类基因库的汪洋大海稀释掉,难以保留。
所以,总而言之,在人类可以预见的未来,阑尾和智齿都不会消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