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抑郁症是什么?为什么爱情和自杀容易在夏天?
夏天抑郁症是什么呢,据说爱情和自杀容易在夏天发生,小编仔细回忆了一下,确实爱情容易发生在夏天,下面为什么网小编科普下夏天抑郁症是什么,为什么爱情和自杀容易在夏天。
夏天抑郁症是什么?为什么爱情和自杀容易在夏天?
立夏了,你要格外准备好,很多重要的变化都在夏天发生:夏天更容易发生爱情,最多人在夏天自杀,夏天的笑声跟眼泪一样多,期待跟失落一样来得都很快——就像夏天又闪电、暴雨和随之而来的曝晒一样。我们来聊聊夏天抑郁症是什么,为什么爱情和自杀容易在夏天。
一. 暴烈、懒惰、温顺,夏天让我们都变成了什么人
暴烈的天气让人的情绪也变得更加暴烈。很多事总是配合着暴烈的天气发生,其实更应该说它们是因为这种天气发生。人们在善变的夏天里也变得善变,常常同时生出宁静、清新和热烈、疯狂的感觉。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掩饰欲望。”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开头,马小军这样描绘1970年代北京的夏天。
这不只是一个比喻。季节特性确实会影响人的情绪。为什么人们总是选择在夏天分别?艳阳天容易恋爱、下雨天容易分手吗?阳光特别好的日子为什么会让有的人想哭、想死?
情绪跟温度、湿度、日照和风力发生关系。小说家和导演们热衷于用季节的特征来烘托情节。上面这张图片,是在电影《台风俱乐部》中,台风天的狂风暴雨中,两个少年和五个女孩脱下学生制服,裸露身体在雨中奔跑。男孩女孩在雨中奔跑,叫喊,唱歌,跳舞……他们边跳边唱:“如果明天,下雨的话,我心爱的人,会在我身边”。
二. 热爱夏天的人 vs. 痛恨夏天的人
不妨想想你属于哪一类:一种人感叹“最美好的事都发生在夏天”,另一些人却特别厌恶夏天,恨不得在夏天到来之前搬到北极去。如果是前一种,可能有“夏天癖(Summer lovers)”,后一种可能是“仇夏者(Summer haters)”。
这两种称呼是 Klimstra 等人在 2011 年的研究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天气影响情绪的个体差异表现为三类(欢迎对号入座):Summer Lovers(喜欢温暖而晴空万里的天气),Summer Haters(讨厌高温少雨的天气),Rain Haters(尤其讨厌降水量大的天气)。
下一页:夏天抑郁症是什么?夏天抑郁症的原因
夏天抑郁症是什么?夏天抑郁症的原因
让研究者意外的是,讨厌夏天的人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喜欢夏天的人数。“大家都觉得冬季抑郁症是最典型的季节性心理疾病。”Klimstra觉得在此之前,夏季抑郁症是季节性心理疾病研究中被忽略的一环。
1、夏天抑郁症是因为天气让人烦躁,他妈的天气
很少有研究分析不同人对季节和天气的情感体验有什么差异。Klimstra 对497位处在青春期的年轻人和他们的母亲做了调查,让这些研究对象记录他们30天内每天的情绪变化和天气报告,写下他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条件下感受到的生气、害怕、快乐等心情,结果显示 50% 研究对象的情绪都受天气影响。
研究还发现对夏季的喜爱和厌恶有一定的家庭特征,因为母亲和孩子往往会对季节和天气有同样的情感反应。
2、、夏天抑郁症是因为夏天更懒惰
《纽约客》哈弗大学图书馆馆长 John Langdon Sibley 经常抱怨毫无生气的酷暑:“这燥热和凋敝的天气让人又没力气又恶心”,他在1852年某一天的日记里写道。他生活在没有空调的年代,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如今的夏天还是像他说的那样,是一个“生产力低下”的季节,我们的大脑就像“枯萎”了一样。
闷热潮湿的夏季会降低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1944年Gerald Clore的一项研究证明,夏天我们的思考能力会减弱,因为思维变得更加懒散。晴朗的好天气让人容易动摇。
3、、夏天抑郁症是因为人在夏天更温顺
湿度高的环境还会让人变得更“温顺”,一次试验中,研究者跟实验对象聊到了各种话题,结果表明温度越高,他们越少对接收到的信息提出疑问。
天气影响人们的决定。天气不好(阴天、冷天)的时候,人们变得更加谨慎、理性,批判性思维增强,天气好(温暖、晴朗)的时候,人们变得更加“温和、感性”。
4、、夏天抑郁症是因为被冰激凌影响的意志力
天气也是一样。过低和过高的温度都会带来恶劣情绪,所以学者们试图找到一个天气上的“平衡点”。夏天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吃冰激凌的理由。研究表明,血糖水平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意志力。热疯了的时候,吃点冰的甜品,说不定正好能让你的大脑找到温度上的平衡点。
下一页:夏天抑郁症是什么?夏天抑郁症的原因
为什么爱情发生在夏天?
杜拉斯的《情人》里,女孩搭乘渡船前往学校,在夏天的湄公河遇到以个富家子弟,从此开始雏妓生涯,两个人维持着感情与肉体关系。城南的小公寓在热带的季风、骄阳和暴雨里蒸发出无限的汗水和欲望。
《情人》中的法国少女简和中国阔少东尼
“要是某年夏天我没有爱过某个女孩的话,可能根本就不会有洛丽塔。”《洛丽塔》的男主角亨伯特说。洛丽塔让他想起暑假时遇到的初恋,他们在满是虫鸣的花园幽会,也在那个夏天分手。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夏天影响的不只是身体感受。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血清素(5-HT)在脑内的释放会使人产生放松感和快感。而明朗的阳光会提高血清素的水平,带来更多快感。
爱情在这个季节里有它专属的味道,夹杂着汗珠和喘息,狂热,暴烈,急躁。这是一年四季里的“春期”,人们穿得更少,产生爱、幸福甚至眩晕的感觉。
当然,季节带来的生理变化并不是爱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但夏天确实为人们制造了更多浪漫的机会。旅行、漂流、音乐节的狂欢和游泳池的戏水,乃至挥手擦汗和咬一口冰冻西瓜的样子,都让你看上去更吸引人。
这大概是人们最直白、最容易靠近彼此的时节。毕竟,两个人之间只隔着几块单薄的布料。
为什么在夏天自杀?心理中暑
在中国,夏天是自杀高峰期,6、7、8月最多,占全年自杀总人数的41.7%。每到夏天,不少人会感到心烦气躁、思维紊乱,往往为一点儿小事便大动肝火,这就是“心理中暑”,也被叫做“夏季情感障碍”。
有三类人最难适应如此暴烈的天气: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人群,高温造成的恶劣环境很容易诱发他们一直压抑的负面情绪。情绪起伏比较大的人群,这类人对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在高温环境下焦躁不安。不善于沟通的人群,由于不善于与人沟通,无法将负面情绪通过倾诉等方式合理释放,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情绪失控。
这样的紊乱,增加了各种家庭矛盾、社会矛盾和人际关系矛盾发生的概率。还有“黑色7月”现象——夏天是升学、就业的关键季节,青少年在学业、就业方面受挫的可能性较大,一部分学子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自杀的可能性也就增大。
《生物气象学》杂志的研究报告说,炎热的天气会引发更多关于死亡之前的思考。西纳特拉有一首老歌名叫 《九月之歌》 ,大意是:五月到九月太久太长,九月过后日落匆忙。秋意渐渐加深,树木一片红黄,还有几多时光。
听起来——歌固然很好——让我黯然神伤,几乎有种错觉:死的时候最好赶在夏天。
五. 仔细想来,人生中那些重要的转换常在夏天完成
在日本,有一种病叫“五月病”。因为日本学校的毕业和新学年的开始都在春天,四五月份一般是学生开始新的一段学习经历,或者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开始一段新的工作经历的时间。不少日本人在此时节意志消沉、慵懒倦怠、抵触上学上班,这种“病症”主要表现为饮食习惯改变,失眠,兴趣减少或注意力分散,对履行社会职责有抵触感,反应迟钝或敏感等。
“五月病”的成因并不是月份,而是不适应环境的突然改变。如果我们也有这种病,可以叫做“夏季病”。
毕业季和开学季分布在夏初和夏末,那三个月的时间里的忧愁与期待让大多数人印象深刻。于是夏天成为一个仪式性很强的季节。总觉得该做点儿什么。比如一次彻夜的狂欢,一顿疯狂的买醉。
面对未来,我们常常不太情愿,更想拽着过去不放。这也是为什么《年轻时的夏天更长》的原因。好像夏天一旦过去,就带走了什么永远不会再回来的东西。村上春树也惋惜夏日太短,“真想求它至少持续半年”。
我们不一定像王小波一样“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但我们也曾二十出头,担忧时光太短,奢望太多,总想做点什么把夏天定格,把青春变成一件永恒的事情。
因为在那之后,我们只能用余下的所有季节去缅怀人生中那几个黄金的夏天。
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晨风的抚摸使我一阵阵起了鸡皮疙瘩,周身发麻。我还记得有股烧荒草的味道特别好闻,可是大夏天哪来的荒草呢,但无论怎样,记忆中那年夏天发生的事总是伴随着那么一股烧荒草的味道。——《阳光灿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