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缺铁容易引起贫血?该怎么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发布日期:2017年8月3日
304次浏览
人们最怕贫血,更担心孩子贫血。儿童贫血以缺铁性贫血为最多见,已被列为全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为什么缺铁容易引起贫血?该怎么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血液是由骨髓制造的,骨髓在造血时,需要许多原料,如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B6等营养物质。当体内铁缺少时,血红蛋白的合成就会减少,血的颜色就要变淡,血中的红血球也减少。由于缺乏的程度不同,贫血可有轻重之分。贫血初期症状轻,多没有明显表现,往往引不起家长们的注意。随着贫血的加重,孩子的面色逐渐变得苍白,可出现精神不振、不爱活动、不愿吃饭、腹泻和呕吐等症状。有的孩子可有爱吃土块、烟头、纸屑等“异嘴癖”现象。由于血红蛋白有运送氧气的作用,贫血时,运送氧气的能力就会减弱,贫血重时,就会出现缺氧症状,大孩子会说浑身无力,头晕,站立时眼前发黑,耳朵里有时发出蝉鸣声,活动多了与走路快了就感到心慌气短等。
如不及时治疗,贫血严重时可引起贫血性心脏病。用手摸肚子时,可摸到病儿肿大的肝脏和脾脏。
引起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
婴儿从母亲那里得到的铁不足。足月出生的婴儿从母亲那里得到的铁,能够供出生后3-4个月造血应用,如果孕妇在怀孕期发生缺铁性贫血,或孩子是早产儿、双胎儿、小样儿等,孩子从妈妈那里获得的铁就会很少,出生后2-3个月若不及时添加含铁的食物,就会发生贫血。
喂养不当是发生缺铁性贫血最多见的原因,常见于单喂一种食物,如稀粥、饼干、炼乳等含糖多的食物,或只喂牛扔,只吃母奶等。由于吃进去的铁最少,时间一长,也会发生贫血。那些只吃母奶长达2-3岁的孩子,很少是健康的,大多是面黄肌瘦。
孩子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对铁的需要量也相对越多,若补充不及时,也会发生贫血。
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也是造成贫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经常发热、拉肚子或有其他胃肠道疾病时,则会影响铁在胃肠道内的吸收而引起贫血。
该怎么预防缺铁性贫血呢?
由于经常肠道小量失血,如钩虫病、溃疡病、肠息肉等,可造成铁的丢失而致贫血。每日吃鲜牛奶不宜超过750毫升。
预防缺铁性贫血,首先要做到于产前给孕妇供应营养丰富且含铁质多的食物,产后要科学喂养小儿,一般从生后3-4个月开始,即逐渐添加含铁质较多的食品,如肝泥、蛋黄、鱼泥及豆制品,按时断奶,及时治疗小儿胃肠道疾病和预防钩虫病,有息肉的孩子一定要及时请外科医生治疗,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偏食和挑食等,同时还应注意预防孩子受凉感冒和发生其他感染性疾病。
孩子发生缺铁性贫血,轻度者只需及时供给含铁最多的食物,一般不需要服药。当贫血明显时,就需及时应用铁剂治疗,如铁维隆钻浆、铁维合剂、硫酸亚铁或硫酸亚铁糖浆等。但不可认为缺铁性贫血者吃的铁质越多越好,铁质用多了也会引起中毒,甚至丧命。另外,铁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用药后可有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因此,吃药最好在两次饭间吃。铁剂喜欢同维生素C、稀盐酸类一起应用,这样吸收较好,但忌与牛奶、茶等一起应用。用药期间,最好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如鱼肉、肝、肉末等,这样可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由于含铁的药物很难吃,很难喂,而且服药天数较多,必须坚持用药到化验血正常后一个月方可停药,否则还会发生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