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病患者什么意思(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明明病患者的自我调节
有一项调查说,现在人几乎都有一点疾病,不管是心里上的还是身体上的。下面,十万个为什么网小编问您搜罗整理,明明病,明明病患者什么意思,明明病患者的自我调节,一起来看看吧!
明明病患者什么意思
明明病患者就是指那些有时候,有些事明明知道不该做,可还是手贱、脑缺、忍不住。
明明病是2014年的网络热词,明明病并非疾病,却具普遍性。
明明病患者的表现如下:比如明明知道该减肥,却总也忍受不了美食的诱惑;明知道该努力工作,可还是得过且过;明明知道喝酒抽烟有害健康,却还是忍不住吞云吐雾、把酒言欢;明明知道万事和为贵,可有时候却硬是忍不住折腾,伤人伤己。
“明明病”不是病
一般来讲,“明明病”只是人们生活中免不了出现的自相矛盾甚至前后否认的一种现象,十分普遍,构不成真正意义上的疾病。
“明明病”不是病,但潜在风险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问题仍需警惕。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明明病”现象,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以便甄别。
一是看感受。如果你对自己出现的“明明病”现象感到紧张甚至影响生活和学习,那就确实要进行适当调节了。如果感到自己的状态不错,那么即使有“明明病”所涉及的一些表现,也一切OK。
二是看感受的强度、“明明病”表现的频度和持续的时间等。仔细看看自己究竟有没有“明明病”,是偶然、很少、很多还是处于持续状态。如果是处于持续的状态或反复出现,有可能形成固化的认知反应模式,这种模式通常很容易成为某些心理障碍如强迫、焦虑、抑郁症等易发的危险因素。对“明明病”表现过于担心或焦虑,会导致夸大、糟糕化认知反应方式的产生。
三是看“明明病”表现的内容与性质。如果是工作、学习等真正需要做的事情而没去实施,经常影响生活,建议当事人接受心理咨询。需要提醒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个体刺激的作用远不如工作、学习等较重要事情的影响大,但总是纠缠这些小事,也许是某些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
“明明病”的许多表现形式不是病,更多的是个体的行事风格,然而,有些表现形式,如“明明知道公共场所不能吸烟,我还是忍不住”,“明明知道不能随地吐痰,我还是不能控制”,这些可是涉及道德、法律、文明素养问题,需要改变。“明知开车不能喝酒,可是为了朋友,还是要喝”,如果这也算“明明病”的表现形式,无疑比真的病更可怕。
“明明病”这个词被很多人接受,说明人们已经开始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受到情绪困扰时自己长久不能排解,一定要接受心理服务。
明明病患者的自我调节
1、“明明病”不是病。正常、自然地看待“明明病”的各种表现形式。
2、接纳自己,相信自己。人们处事风格、认知行为方式各异,只要不影响、伤害别人,就按自己的方式办。
3、关注情绪变化,注重心理感受,积极自我调整。“明明病”的潜在风险是人们过于担心自己的行为方式,反而增添烦恼与不安。
4、如果“明明病”的某些表现形式影响生活、工作,或自己心理上感受不适,固着“明明病”的某些表现形式不能自拔,意识到这是个问题时,就要寻求心理帮助。
5、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明明病”不是病,但会影响人们健康发展或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病并非代表心理完全健康。
6、要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积极参与社会生产活动,享受社会文化、自然风光与文化遗产给心灵带来的快乐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