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生于“气”
发布日期:2020年6月24日
708次浏览
所谓情志,即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绪,又称为七情。中医认为,七情的情志表现无不与脏腑功能息息相关。《黄帝内经》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不同的情志变化伤及不同的脏腑。
怒伤肝,指大怒导致肝气上逆,血随气而上溢,故伤肝。常见的症状包括面赤、气逆,头痛、眩晕,甚则吐血或昏厥卒倒等。
喜伤心,指喜乐过极而损伤心神。其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前人认为心藏神,正常的喜乐,使精神愉悦,心气舒畅。若狂喜极乐,会使心气弛缓,精神涣散,而产生喜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症。
恐伤肾,大恐则损伤于肾,可出现骨痿、精滑、小便失禁等。因恐的情志为肾所主,恐则气下,耗及肾气之故。
思伤脾,思虑过度,脾气郁结,久则伤正,运化失常,出现食少纳呆、胸脘痞满、腹胀便溏等症。
忧伤肺,指过度忧虑易损伤肺脏。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出现感冒、咳嗽、哮喘及其他慢性肺系疾病。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悲忧伤肺,还可表现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肤病上。情绪抑郁、忧愁悲伤可以导致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
七情是对情感活动的总结,七情调和,则身心健康;七情太过,乃致病之源。《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有注重修心养性,淡泊处世,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