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爱挤眉弄眼?不是调皮可能是抽动症作祟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然而有些孩子总爱“挤眉弄眼”,怪动作频频,甚至发出各种怪声,家长就要重视了,这可能不是天性使然,而是儿童抽动症的表现。

  家长可能会疑惑,调皮、贪玩不是小孩子的正常行为表现吗?这也是容易被家长忽略的问题,误以为抽动症的症状是小孩的“坏习惯”。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疾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强迫动作或其他行为症状。好发于儿童时期,发病率1%~7%,有些孩子2~3岁起病,高发年龄在5~10岁,一般过了青春期症状会逐渐缓解。从临床上看,男孩发病率相对较高,是女孩发病率的3~5倍。

  抽动症的特征是患儿全身肌肉不自主地、快速、反复的抽动。从症状表现来说,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眨眼睛、皱眉、襟鼻子、耸肩、摇头、鼓肚子、甩胳膊、甩腿等,是运行性抽动的症状表现;清嗓子、发怪声、学动物叫声、骂人等发生器官的抽动,也就是所说的发声性抽动。

  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程来看,抽动症又分为三大类。最常见的是短暂抽动,病程表现为几个月,不超过一年,症状较轻,对孩子影响较小;若病情继续发展,超过一年,但是患儿只表现为发声性抽动或只表现出运动性抽动症状,如只出现眨眼睛,而没出声表现,我们称之为慢性抽动;最后一类是抽动秽语综合症,病程超一年,不仅出现眨眼、耸肩、吸鼻子等运动性抽动,嗓子还会发出怪声,这一类病情最严重,伤害最大。

  儿童抽动症的症状可能看上去只是孩子的一些“小动作”,对日常活动影响比较小,多数家长也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常常认为就是小孩的坏习惯、调皮,从而责骂、训斥孩子,这有可能导致症状加剧。比如,孩子紧张、焦虑、受惊吓、过度疲劳、兴奋等都会加重病情。而情绪心态平稳和谐、饮食荤素搭配、膳食均衡、家庭以及人际关系和睦等因素可以减轻抽动的症状。

  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现了眨眼、清嗓子等表现,家长不要呵斥孩子,要先进行症状评估。

  1.仔细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一旦出现持续、不自主的动作,即使没有太明显的抽动症状,也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2.确定抽动症诱因,如感染、过敏等,去除诱因有助于缓解症状。若没有诱因,首先家长要帮助孩子缓解情绪压力,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其次,减少不良刺激,恐怖电影、激烈游戏都会加重病情。第三,饮食忌辛辣,杜绝浓茶、咖啡、可乐。另外,季节更替时,要适时增减衣物,谨防感冒,因为感冒易诱发孩子抽动症或使症状加重。

  同时,患儿家长要充分理解孩子是因为生病导致的种种怪异表现,避免当众批评、训斥患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与他人谈论病情。要与老师充分沟通,正确教育,耐心帮助,建立患儿的自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杨光进行科学性把关。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