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联昉是什么地方 历史上唐朝真的存在联昉吗
《风起洛阳》中有一个需要蒙眼才能前往的神秘之处,剧中叫作“联昉”,在剧中联昉掌握着整个神都的情报工作,这些隐藏在街头的神足间风打探密报传递消息,街头巷尾无处不在。那么在历史上唐朝真的存在联昉吗?
唐朝长安城的治安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并不是单独由某一个部门或者衙门负责。这个管理体系以京兆府为核心,里坊系统为基层组织,金吾卫等中央机构为辅助的综合体系。
唐代在长安城设置京兆府,是唐玄宗开元元年的事。在此之前,长安归属雍州府,雍州牧是相当于首都市长的最高长官。但是这个雍州牧是个名誉职务,由亲王兼任,日常的具体事务是由雍州府长史管理。所以在唐太宗和高宗乃至武周时期,相当于首都常务副市长的雍州府长史是长安治安的主管。
京兆尹之下,长安县和万年县也是长安城的管理单位。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界,东边归万年县管辖,西边归长安县管辖。这两个县的县令,负责管理各自辖区内的治安事务以及诉讼,凡是本县辖区内有关户口、盗贼、诉讼上的案件,都有管辖权。
纵横交织的大街将长安城划分成108个里坊,这些里坊也是基层一级治安管理单位,是县以下的基层组织。每个坊都有垣门,可以看做一个个封闭的独立区域。坊里的门和市场的门,都有专人把守,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开启和关闭,并且在夜间实行宵禁,超过一定时间不许在街上行走,犯禁者要承担法律责任。长安居民的住所和商店都开设在这种里坊之内,即使早上商人们进入坊内自家的店铺,也要接受守门官吏的盘查。这种封闭式的结构便于维持治安,虽然居民通行稍有不便,但确定减少了违法犯罪的发生。
在这些里坊内部,实行的是里保制度。这是一种将坊内居民按一定规定进行编组,相互之间联防联动的互保制度。具体做法是:“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三家为保。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
按一般的估算,长安城的里坊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千户,小的也有千户以上。所有的坊都有一个负责治安的“坊正”,其下还有保长、里长,这些人都是治安员,能够对治安事件迅速做出反应,是维护治安的主力军。
长安整个城市的安全是由军队系统的左右金吾卫负责的。金吾卫负责掌管宫中及京城的巡逻工作,遇到治安案件或者犯罪案件,可以当场逮捕嫌疑人,将其交给主管的翊府中郎将处理。而金吾卫的翊府中郎将,手下有街使、巡使、武捕、卫士、小捕等各种治安员,他们的日常工作是由街使带领,分班日夜巡逻,掌握宵禁。金吾卫的巡逻队伍多则百人,少则三十人,执法相当严格,就连官宦之家,对他们都很忌惮,不敢违背禁令。这些军人,是长安城治安的终极保证,也是震摄不法之徒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