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A股熔断机制必须暂停?
发布日期:2017年8月3日
296次浏览
证监会暂停了运行仅四天的熔断机制,熔断机制遭到不少人的质疑,那么为什么说A股熔断机制必须暂停?为什么网来为您解答~
什么是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Circuit Breaker),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具体来说是对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的机制。
熔断制度有“熔而断”和“熔而不断”两种表现形式。
“熔而断”是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停止交易;
“熔而不断”是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交易,但报价限制在熔断点之内。
当熔断机制遇上中国股市
半年前由于清理杠杆配资导致的股灾还历历在目,中国股民本周再次遭遇黑色股灾。2016年第一周还没有过完,中国股市已经出现两次千股跌停,沪深两市指数累计暴跌接近15%,突如其来的股灾再次让股民损失惨重,两天市值累计蒸发超6万亿。
在已经实施了10%涨跌停板制度的A股,近期再次推出5%及7%两档指数熔断机制,原本预期可以通过短暂停盘的冷静期来平抑市场的非理性波动。然而实行之后的效果恰恰相反,股指近期发生波动的概率及程度比之前更大。美国股市在1988年实施熔断机制,却在1997年才首次触发,至今也只有一次熔断纪录。与之相比,A股4天内已经4次触发,两度暂停交易提前休市。
单纯看指数下跌幅度似乎并没有出现历史之最,但是在一两个小时内出现千股跌停甚至指数直奔跌停的情况完全打破了中国股市记录,全球股市历史上也实属罕见,尤其是1月7日开盘不到两小时就熔断指数导致上午10点不到就全天休市的情况也是令人哭笑不得。
众所周知,中国股市是一个典型的散户市场,持有流通市值不到30%的散户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交易量甚至占到80%以上,并且由于市场的不成熟,价值投资理念并不普及,散户习惯于盲目追涨杀跌,加上主力庄家的推波助澜,市场容易出现大幅度的非理性波动。
经历了6月及8月股灾的中国散户,本身就是惊弓之鸟,一旦看到跌停板出现,无论是5%、7%还是之前的10%,通常情况下都习惯性恐慌割肉抛售股票,导致市场出现极端情况下的群体性踩踏。也就是说,在熔断机制下,个股相当于多出了2个跌停板的可能,也就增加了市场的恐慌性。
为什么说指数熔断机制必须暂停?
对于1月4日的股市暴跌,市场上很多人认为主要因素是由于市场对减持高潮的恐慌所致,与熔断机制实施关系不大,当时还勉强说得过去。但是从1月7日的股市暴跌盘面上看来,大量个股在触发第一档熔断阈值后的瞬间暴跌,市场几乎失去流动性,表明熔断机制关系重大。通过这两个交易日的指数暴跌轨迹分析,已经表明熔断机制实质上在加速指数波动。
除了市场本身追涨杀跌的恐慌因素之外,此轮暴跌也隐约看到市场做空势力利用指数暴跌进行做空套利的痕迹。尽管A股股指期货在股灾期间已经对做空交易做了大量限制,但是还有大量金融衍生品可以通过做空A股获利。近日有媒体消息报道,50ETF期权认沽期权合约在1月4日沪深300指数出现熔断后价格全线大涨,1月平值认沽合约“50ETF沽1月2300”收盘上涨270%;
有人认为,目前的熔断机制由于5%及7%两档阈值相距较近导致连续停盘,因此微调之后留下5%一档就合适了。其实,如果市场依然存在做空的套利空间,那么做空势力依然可以用少量资金故意打压指数触及5%的熔断阈值。在目前已经实行10%涨跌停板的A股市场,再设置任何熔断阈值都是多此一举,反而带来巨大的试错成本,尤其是目前指数已经回落到上轮股灾期间的底部,如果试错失败将导致市场走势严重恶化,后期要想重新恢复人气将付出更大代价,还不如一停了之,恢复到之前的交易制度,再配合其他救市措施让市场重回上升通道。